数学的诺贝尔奖-菲尔兹奖60位获奖者,来自美国18人,法国11人
菲尔兹奖(Fields Medal),是据加拿大数学家约翰·查尔斯·菲尔兹要求设立的国际性数学奖项,于1936年首次颁发,常被视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(诺贝尔奖本身未设数学奖)。菲尔兹奖从1936年起开始颁发,随后成为最著名的世界性数学奖 。
菲尔兹奖每四年颁奖一次,在由国际数学联盟(IMU)主办的四年一度的国际数学家大会(ICM)上举行颁奖仪式,每次颁给二至四名有卓越贡献的年轻数学家。 获奖者必须在该年元旦前未满四十岁,每人将得到15000加拿大元(CAD)的奖金和金质奖章一枚。
截止2018年,世界上共有60位数学家获得过菲尔兹奖,其中2位为华裔数学家,分别是1982年获奖的数学家丘成桐和2006年获奖的数学家陶哲轩。
美国第一毫无疑问,法国居然超过了世界众国排名第二,就差美国两次,原因在于法国数学水平和美国不相上下,都超级强,巴黎高师和巴黎四大培养了30多位菲奖得主。法国数学家非常出名,比如勒贝格,庞加莱,诺尔当,格罗滕迪克,柯西,伽罗瓦,傅立叶,都是直接知名的大数学家,如果学过高等数学的人对上述的名字肯定非常熟悉,大学的高数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定理都来源于法国。
美国18人、法国11人、英国7人、俄罗斯9人;美、法、英、俄四国在人数上,占据了“大半个江山”;如果把俄罗斯和前苏联作为一个“泛俄地区”,累计9人,也是不俗的成绩,毕竟前苏联也是发展了自己特色的数学道路,尤其在微分方程、概率论等领域不是一般的强;而曾经同是世界数学中心的法国和德国,法国依然强劲,德国就显得有些没落。
俄罗斯的数学也很强是大家的共识,并且近30年俄国数学届像爆发一样,连得6次菲尔兹奖,10年前更是把庞加莱猜想给解决了,这个猜想是数学界7大难题之一,被誉为“宇宙结构的终极问题”。美国的微软,中国的华为都喜欢去俄罗斯招聘数学人才。亚洲各国只有日本3次,伊朗1次,以色列一次,越南一次,中国遗憾挂零,说实话近现代中国对于数学的贡献非常的少。而那位无国籍的是格罗滕迪克,出生于二战时的德国,是犹太人,后于1980年加入法国国籍。
菲尔兹设立菲尔兹奖的最初目的,就是为促进北美的数学发展,此目的似乎是达到了。美国的数学崛起,德国的没落,应该有其历史原因。美国、法国、英国作为三强,同时也是外裔获奖最多的国家。主要因为早期德国的屠杀、战败导致人才流失;苏联解体,导致人才流失;欠发达、稳定国家和地区的人才流失。这些人才大部分流向了美国、法国、英国。